昨日小編看了信息時報的一則報道:老舊小區改造要“軟硬兼施”。報道提及:無論是硬件設施、小區空間,還是公共配套,老舊小區都面臨著突出問題,改造要從何入手?首先是“治”,治危房、治違法建設、治開墻打洞、治公共空間違規使用、治亂搭架空線。然后是“補”,補防水抗震、補市政基礎設施、補居民上下樓設施、補停車設施、補社區綜合服務設施、補小區信息化應用能力等。
據有關報道數據:經過初步摸查,目前全國需要改造的城鎮老舊小區涉及到的居民上億人,面廣、量大,每個地方的情況也非常不一樣,就廣州2000年前建成的,功能配套不全、建設標準不高、基礎設施老化的老舊社區有779個,涉及260萬居民。那問題來了,我們在讓城市變得更漂亮,煥發老城市新活力,滿足人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的同時,要如何確保老舊小區加固改造的安全呢?廣州市第十五屆人大代表,從事加固改造行業二十五年的專家、高級工程師、我司吳如軍董事長提出如下觀點:
01 老舊小區的整體建筑方案改造思路應因地制宜,綜合考慮,改造后須滿足現行相關規范的要求,當按臨建考慮改造時,須定期對改造后的建筑物做安全檢測鑒定,以確保安全使用;
02 須對老舊小區改造前進行全面細致的房屋檢測鑒定,對其結構狀況進行全方位的深入了解;
03 根據需要改造的新建筑方案,通過結構驗算復核,結合舊結構狀況設計出“經濟合理,安全可靠”的加固改造施工圖,要求施工圖的設計單位必須有豐富的老舊小區加固改造設計經驗,圖紙須通過專家會審和施工圖送審;
04 選擇有資質且有豐富經驗的施工隊伍進行施工,施工前應有細致的《施工組織方案》經專家會審核通過后實施;
05 為了防止低價低質的現象,為確保優價優質,對施工單位的選擇應通過考察辦公場所、過往業績、組織架構、技術能力、儲倉狀況、正在施工業績等等;
06 施工中應有很好的安全預案,當涉及到梁、柱、板構件增減時,應有嚴格的電子監測措施,確保施工過程的動態監測;
07 為確保加固改造施工后不留安排隱患,施工過程各工序的嚴格把關是非常重要的,可先做工序樣板以確保各工序施工質量,并確保材料采購質量,嚴格把關施工過程的材料配方、新舊界面處理、連接部位的填料飽滿度與砼澆注質量與養護等等。
另外小編非常認同報道中指出的:“三分建、七分管”,政府投入資金對老舊小區進行改造,如果后期管理跟不上,不久也會反彈。最佳的辦法就是,把老舊小區整治完的后續管理工作讓位于社會化、市場化、專業化的管理力量,政府應樂見其成。